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全球快看:南明为何连半壁江山都守不住,不是清军太强而是自身的一个问题

2023-05-08 05:56:44 来源 : 哔哩哔哩

南明是明朝灭亡以后的尾巴朝廷,面对清军南下,算上明郑的台湾时期,也就是存在了39年而已,比起诸如东晋和南宋这些存在上百年的尾巴王朝来看,南明的确存在时间太短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篇文章中贫道重点说了说南明永历小朝廷的迂腐,还有大西军孙可望假封秦王之事,说了说其内部矛盾之严重。

今天宋安之再来说说南明的另一个弊端,那就是严重的自相残杀。南明历经弘光、隆武、邵武、永历四帝,还有监国鲁王,也就是四帝一监国,其中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互杀来使,差点兵戎相见过。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更是直接兵戎相见,大敌当前,双方依旧是内斗为先。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惑了,按照继承顺序来说,他们不应该是一代传一代吗,为何彼此之间还会发生斗争,甚至兵戎相见呢?

其实这个很好解释,那就是乱世之下,很多东西是没有那么多顺序的。像南明四帝一监国,按照帝系远近来说,也就是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符合条件。在崇祯帝身死,三位皇子不知所踪的情况下,这二位身为万历帝的亲孙子自然是血统最近。其他三位隆武帝朱聿键和弟弟绍武帝朱聿鐭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的八世孙,鲁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九世孙,都是疏宗。

别看这四帝一监国与帝系亲疏不同,但都是同一个时代之人,而且继位时间多起冲突。自弘光政权以后,隆武政权与鲁王监国政权几乎同时而立,只是隆武政权稍早一些。到了隆武之后,绍武与永历政权也是同时而立,甚至绍武政权见到永历政权监国,就马上急匆匆的先称帝,想要先下手为强。

这些政权为何同时而立,并且起了冲突呢。是因为当时崇祯帝身死,三位皇子不知所踪,没有明确继承人,所以忠于明朝的大臣们选择明朝藩王所立的。平心而论,两个政权几乎同时而起,主要在于古代交通落后,消息传达不方便的原因,所以这些势力颇有一些各自为政的意思。

但抛去客观原因以后,这些政权的鼠目寸光,大难临头还不忘窝里斗的风格,更是可恨。

1645年在南明弘光政权覆灭,东林党寄予厚望,有着“贤王”之称的潞王朱常淓主动降清以后。唐王朱聿键在一批忠于明朝的文臣武将支持下,在福州先监国后称帝。

唐王朱聿键虽然距离帝系血统疏远,但当时抗清局势刻不容缓,加之与崇祯帝血统最近的桂藩远在广西。所以这些大臣只能就近寻找藩王继位了,而且朱聿键的封地为河南南阳,当年再兴汉家江山的光武帝刘秀就是出自南阳,所以这些大臣以黄道周为首认为“起南阳者即复汉家之业”。

当然朱聿键的人生经历也加分不少,这位唐王可谓是一生坎坷,从小跟着父亲被爷爷老唐王囚禁,老唐王偏心小儿子,毒死朱聿键的父亲,想将王位传给小儿子,不是有官员劝阻老唐王,恐怕朱聿键也会被杀死。朱聿键好不容易承袭唐王爵位以后,身为藩王又非要起兵勤王抵御清军,犯了大忌,被崇祯帝囚于凤阳高墙之内,直到明朝灭亡以后才被放出。这份人生经历,在当时明朝藩王之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明朝制度来看,监国一般由太子担任,相当于代理皇帝。在南明那种特殊情况下,藩王先监国后顺理成章的称帝,已成为一种传统。

在隆武帝朱聿键监国称帝的同一时间段,也就是稍晚些许,鲁王在浙东一带的官绅支持下,也开始了监国,这就相当于马上要称帝了,南明一时之间要出现国有二主的情况了。

隆武帝得知以后,面对这种情况,派兵科给事中刘中藻为使者,前往绍兴颁诏,宣布两家不分你我,鲁监国政权任命的朝臣可以到隆武朝廷中担任同等官职。大敌当前,隆武帝并没有采取打压政策,而是想以这种态度来使两个政权合作一起抗清。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应该是马上放弃门户之见,共同抵御清军为主,毕竟国家都要亡了,还因为谁当皇帝争论有什么意思呢。

但是鲁王的监国政权内部却是吵的热火朝天,大学士朱大典和督师钱肃乐及其大将方国安认为“大敌当前,而同姓先争,岂能成中兴之业?

意思是接受隆武朝廷的正统地位,共同抗清,以免浙东独树一帜,孤立无援,使清军各个击破。

可是,大学士张国维、督师熊汝霖、国舅张国俊等却是坚决反对。甚至还有人直接说出“凭江数十万众,何难回戈相向”的话,意思是我们兵强马壮,直接发动战争,来夺取这个帝位吧。

大敌当前,这些人为何非要坚持不承认隆武政权呢,因为他们拥立鲁王有着从龙之功,归于隆武政权之下,肯定掌握不到大权,于是不惜动武拒绝,不得不说,这些人还真是鼠目寸光。

鲁王朱以海的野心也不小,或者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面对不少朝臣支持隆武政权,他选择了退位归藩,不再担任监国,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以大局为重也算说得过去。但没过多久,张国维和熊汝霖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承认隆武政权,又迎回了朱以海,这位鲁王也不是那种拿的起放的下之人,当然是跟着重新回去。

于是南明就形成了一个诡异局面,鲁王监国政权先承认隆武政权正统,又拒绝承认。一时之间南明隆武政权和鲁王监国政权并存,而且还是大敌当前,亡国危机之下。

隆武帝面对这种诡异情况,继续使用了和平手段,面对鲁王监国政权那些承认他正统的大臣,也是刻意笼络,给他们加官进爵。1646年,隆武帝命都御史陆清源携带白银十万两前往浙东犒师,说白了就是挖墙脚。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挖墙脚,鲁王朱以海当然不愿意了,先是杀了隆武帝派来的使臣,又开始反挖墙脚,在当年四月派左军都督裘兆锦来到隆武政权福京“以公爵封芝龙兄弟”。郑芝龙兄弟手握兵权,是隆武政权的武力支柱,隆武帝闻讯大怒,再也控制不住了,将来使囚禁。不久干脆又杀死了鲁王所派来的使者陈谦。

两个政权的对峙,反清复明没有实现多少,讽刺的是一批文官武将反而获得了升迁,他们的升迁不在于抗清功绩,而是被作为拉拢的一种手段,用以挖墙脚和反挖墙角。

封赏本是朝廷统下的利器,如今却因为这种搞笑的原因而泛滥,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笑话,朝廷可谓是威信扫地。如果说明末崇祯时期,虽然已经开始军阀化,但崇祯帝还可以指挥大部分军队,到了弘光时期,虽然武将飞扬跋扈,但朝廷多少对其有约束力,到了隆武时期,武将是彻底上天了,像隆武帝想要北伐,郑芝龙兄弟不开口,他只能干着急。

为什么会如此呢,归根到底,不只是因为南明地盘的缩小,而是在于朝廷的威信是一天天的尽失,内部斗争是如火如荼,所谓的朝廷利器,也不过是过家家一般随便给予,这样的朝廷,怎会使大家信服和效忠呢?

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的对峙,使其大部分注意力在于对方,而不是清军。不只是没有反清复明,对清军有着大的反击行为,还使清军趁虚而入,先破鲁监国政权,再破隆武政权。

其实这样也好,如果清军不南下,指望这两个政权,恐怕会闹下更大的笑话。到时候就不是互杀来使了,而是兵戎相见,在史书之上留下天大的笑话了。

南明的藩王内斗史,是历史上的一大笑话。更是意味着明朝藩王制度的失败,如果说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是使子子孙孙们“世守皇恩”,但最起码使这些藩王肩负着守卫一方的责任,虽然有着威胁中央朝廷的弊端,但不至于使藩王成为废物。但明成祖朱棣的方式更为极端,将这个有弊端的制度彻底改为畸形制度,那就是剥夺藩王兵权,限制行动,彻底将其圈养起来,所以明亡以后,在南明这些幼稚的藩王们上演了一幕幕大敌当前,不待其打上门,自己这边先拼个你死我活的闹剧。

南明的藩王内乱闹剧,就是明朝近三百年畸形的藩王制度的爆发,现在大家明白了吧?

正所谓以史为鉴,莫过于此。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孟婆办差 天天新动态 2023-05-06 20:07:44
中港策略 2023-05-06 19: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