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21:42:42 来源 : 腾讯网
小编曾在央视的科教频道节目《健康之路》中看到了这么一则真实案例。
9岁女孩小美,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身高“突飞猛涨”,成了班级最高的女孩,小女孩父母当时还美滋滋的。
直到一天周末,小美说肚子疼,妈妈发现,自己9岁的女儿竟然来月经了。
(相关资料图)
而且她才留意到,小美的乳房早就已经开始发育。
图源:CCTV 10
妈妈赶紧带小美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性早熟。
而小美的骨龄竟然已经达到了12岁,预估成年后身高不足一米五!
图源:CCTV 10
向小美这样被确诊为性早熟的娃并不少见,小编上网一搜,发现近年来孩子出现性早熟的情况越来越多。
江苏一名11岁男孩,因为性早熟,骨骺已经闭合,无法再长,最终身高只有1米53。
图源:微博
像有些孩子越来越胖、变声、长喉结的时间提前等,都要警惕是性征的提前出现:
女孩乳房开始发育和出现月经初潮
男孩的睾丸和阴茎长大、面部毛发开始生长和声音变粗
长出阴毛或腋毛
身高或体重猛涨
痤疮
出现成人体味
性早熟是不可逆的,家长要提前了解它,日常小事多留意,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01
什么是性早熟?有什么表现?
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性早熟一般是指女童7.5岁以前、男童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01
女孩7.5岁前
乳房发育(重点关注),长出阴毛、腋毛,或者10岁前来月经。
02
男孩9岁前
阴茎和睾丸增大(重点关注),长出阴毛、腋毛,变声、喉结突出、长胡须、遗精等。
非适合年龄的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可能会引起孩子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心理行为障碍、代谢综合症发生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症状。
除此之外,身高的快速增长,也是性早熟发生的重要特征。
骨骼快速增长也会导致骨骺快速愈合,虽然孩子会在青春期长得比较高,但由于骨骺愈合过早,成年以后再长高的几率普遍较低。
一般情况下,3岁到青春期,孩子的身高增长幅度为每年5~7cm。
如果孩子半年就长高6~7cm,家长别高兴太早,要警惕性早熟的可能性。
02
性早熟也分“真假”?
是的。
其实这里的“真假”性早熟,分别指的是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两种情况。
中枢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
01
约占性早熟的80%,以女孩居多。
这类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性发育过早。
具体表现有:
孩子的发育时间提前了,但总体的发育顺序和模式没变;
不仅第二性征有发育,卵巢和睾丸也有发育;
骨骼成熟较快,导致骨骺提前愈合,容易长不高。
图源:CCTV 10
有研究指出,中枢性性早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子女第二性征发育时间与母亲初潮年龄有关,妈妈初潮年龄早的儿童,发生这类性早熟的风险相对较大。
除此以外,在极少数情况下,中枢性性早熟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脑或脊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出生时就存在的脑缺陷,如过多的液体积聚(脑积水)或非癌性肿瘤(错构瘤)
对脑或脊髓的辐射
脑或脊髓损伤
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 — 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影响骨和肤色,并导致激素问题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一组由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甲状腺不能产生足够的激素
但大多数患有这种性早熟的儿童,既没有基础医学问题,也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导致青春期提前。
02
由于卵巢、睾丸、肾上腺或垂体腺出现问题,从而造成雌激素或睾酮释放到体内,或是使用过多的外源性性激素(如乳膏软膏、误服口服避孕药)导致的发育过早。
这种性早熟没有经过大脑中枢“指挥”,仅仅是性激素在作祟。
所以通常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没有卵巢或者睾丸的发育。
那么,这两种“真假”性早熟,具体该怎么区分呢?
六字箴言:交给专业医生!
但不管是它“是真是假”,性早熟都对孩子的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重视。
03
这些小事会“催熟”孩子
很多家长日常会有不少“催熟”孩子的误操作,看看你有没有踩坑。
01
滥补营养品
滥补营养品是很多家长的误区。
像燕窝、人参、花胶等热门、味道不错的滋养品,要是觉得好吃,可以偶尔过过嘴瘾。
如果给孩子当饭吃,先别说营养价值跟水煮蛋差不多,花大把钱却又令孩子发育受损,非常不建议。
图源:微博
还有广东人最爱的“老火汤”以及各种药材滋补品(比如蚕蛹、鸡胚、蜂王浆、花粉制剂),大多含有激素类物质,长期滥补真的很容易“催熟”孩子。
02
受外源性激素污染
避孕药或其他性激素药要妥善保管好,以免孩子误服乱碰。
也不要给孩子用含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乳膏或软膏,或是含这两类激素的任何保健品。
03
吃得多,动得少
儿童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性早熟风险。
很多研究证实,肥胖可以刺激儿童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亢进,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高糖油炸的食物最受孩子欢迎,但能量、脂肪、动物性蛋白质吃得过多的孩子,特别容易发生性早熟。
图源:CCTV 10
如果让孩子经常吃垃圾食品,那真的是比肥料更“催肥”,很快就会把孩子养成小胖墩,除了性早熟之外,还会对心脑血管造成负担。
要记住这点:在发育时期,给孩子均衡的饮食,才是给他最好的生长养分。
另外,小编在网上也看到过很多所谓的“性早熟食物黑名单”,里面包括豆浆、鸭脖、鸡肉、鱼肉、蟹黄、鱼子以及各种反季催熟水果等等,其实都和性早熟没什么直接关联。
图源:微博,真假参差的“性早熟”食物。
这些食物的确有部分是不推荐吃的,比如含钠过量的鸭脖,但都是因为其他健康风险,性早熟这个锅还是不能乱扣的。
再比如上图中的提到的果汁、榴莲,虽然容易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或热量,两者过高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可能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但这并不能说喝果汁、吃榴莲就是导致性早熟的直接原因。
04
使用不合规的化妆品、护肤品
打扮早已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很多女孩子最新的玩具也不是为芭比化妆,而是自己当芭比,给自己化妆。
市面上有一些儿童彩妆,为了能让消费者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很可能会在里面添加激素。
有的孩子可能还会直接拿大人用的化妆品、护肤品给自己涂涂抹抹。
但孩子的皮肤屏障功能比较差,长期使用不合标准的化妆品、护肤品,会有引发依赖性皮炎和性早熟的风险。
如何正确选购儿童化妆品、护肤品?可以点击最严新规!没这个标志的产品,不要买给孩子用!查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心理也是需要从小合理引导的。
给孩子多讲讲自然美的好处,打扮是自然而然学会的事情,不需要特意提前准备。
05
过早接触“性”相关信息
另外,电子产品的低龄化,令越来越多孩子都沉迷其中。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是有很大的未知诱惑。
如果孩子接触了一些不良、有害的网络信息,或是超越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对“性”一知半解而又向往其中,隐患就埋下了。
但家长不应该谈“性”色变,及早要跟孩子做好性教育相关的引导。
性早熟两大热门Q&A
Q:开小夜灯睡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
A:尚无定论。
据目前研究结论,褪黑素、性激素,二者是互为独立因素还是存在相互影响仍然存疑,所以,目前在人体内褪黑素与性早熟的关系尚无定论。
而且据实验,光照强度<3lux以内的小夜灯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不大,家长也不用太担心。
Q: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性早熟?
A:尚无明确定论,建议选用合规的塑料制品。
大多塑料制品含有这种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双酚A。比如PC材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释放双酚A。
关于双酚A的直接作用的研究,只在动物试验中进行过,目前针对双酚A在人体的研究,都来自于流行病学调查。
所以双酚A会不会导致性早熟,还没有明确的定论。
为了规避风险,国内外也早已发布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生产PC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
如果要给娃买塑料用品装吃的、喝的,建议选PP、PPSU和tritan材质的,相对比较安全。
04
性早熟该怎么预防,怎么治疗?
01
关于预防
预防孩子性早熟,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日常生活做起: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好孩子的合理膳食,保证睡眠质量,让孩子多运动;
2、减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接触:尽量别让娃接触含有维生素E、胎盘素的化妆品(防晒霜、美白或嫩肤露);注意婴幼儿护肤品、洗发液及沐浴液的成分,避孕药和各种成人保健品要放好锁好等;
3、减少心理刺激:有意识切断孩子接触“儿童不宜”内容的渠道,比如控制好玩手机、平板、电脑的度,同时要做好性教育;适度打扮,不要给孩子穿得过于超出年龄;
4、密切留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征兆,及时就医。
02
关于治疗
性早熟的治疗目标是抑制过早过快的性发育,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但是,并非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治疗。
比如孩子虽然发育了但进展缓慢,医生判断对孩子以后的身高影响不显著,或孩子发育虽然提前,但生长速度也快,医生预测其成年身高不受影响,这些都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
孩子究竟是否需要治疗,一定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
部分家长认为治疗性早熟的实质是抑制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担心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其实,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药物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时间超过30年,安全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在性早熟治疗结束后约1-2年内,孩子的性器官大多会恢复发育,基本不会对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早发现、早干预”交给家长,其余的“健康、茁壮成长”,就让孩子发挥吧~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