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章丘区绣惠街道绣河园村“生态殡葬 文明入心”入选全省“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2023-08-24 04:49:17 来源 : 新黄河客户端


(资料图)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对全省“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评选结果进行了公示,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绣河园村的“生态殡葬 文明入心”入选村级典型案例。近年来,绣河园村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重要内容,深化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土,有效推动了文明乡风在乡村落地生根,浸润百姓心田。

绣河园村:文明乡风孕育美好生活

初秋时节的绣河园村,碧田如画,风和景美,处处荡漾着文明乡风的爽朗。绣河园村位于绣惠街道南端,东临绣江河,西看桃花山,山水依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村里人口343户,1200余人,有古遗址5处,其中南河西遗址在2000年列入章丘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为商周时期遗存,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文明厚度。

移风易俗 春风化雨

生态殡葬,文明入心。2018年,针对村内多年遗留的乱埋乱葬现象,绣河园村整理改造闲置的河滩林地,建成占地9亩、初具规模的生态葬纪念林,规划墓穴1320个,种植纪念松柏1320棵,推行“生态树葬”这一新型殡葬模式。树葬采取深埋方式,不留坟头,不立石碑,统一建造焚烧炉用于祭祀,统一制作竖挂标识牌方便家属辨认。每年清明节,村里都会组织志愿者走进纪念林开展志愿扫墓行动,定期对陵园进行日常管护,在家属不便前来祭祀时,村党组织还开展了“代祭扫”服务。绣河园村党组织书记王广柱介绍道:“这样的殡葬方式不仅解决了死者骨灰安置问题,节约土地资源、节约丧葬费用,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迎合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入土为安”的理念,得到了街里乡亲的一致认可和支持。”近年来,绣河园村“两委”顺应民意,扎实推行移风易俗工作,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节俭婚丧程序,倡导婚事新办、喜事廉办、丧事简办,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前村里红事白事程序繁多、时间长、花费多、耗神大,在推广移风易俗后,时间、金钱成本都降了,白事能省3000多元,红事能节省7000多元。”王广柱介绍道。移风易俗政策好,文明乡风“入心”。2021年,绣河园村的红白理事会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

共建共享 生态宜居

走进绣河园村,一路缤纷多彩,一年四季有景。树下有公园,转角有花圃,百姓舞台、文体广场,整齐一色的墙壁,科学有序的排水设施,全村落电,不见一条乱线。近年来,绣河园村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投资300多万元,充分利用闲院、转角、空地,建设口袋公园3处,沿路花圃30余处,结合历史文化建设文体广场、设计主题墙绘,打造“微景观”;广泛开展“出彩人家”创建,推进生态民居建设,打造“最美院落”,建成6处污水处理点,大幅提升了乡村宜居环境。村里还充分发挥党员、青年、巾帼三支志愿服务队作用,每周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志愿服务,带动了群众广泛参与。“起初,好多群众静静地看着我们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我们带动起来,一起参加活动,共同扮靓家园。”王广柱介绍道。如今的绣河园村,家家户户大街小巷共建共治共享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村庄正从“风景美”向“人文美”转变。在每年春节等传统节日,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群众自编自演,用乡音话乡愁,在“家门口”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产业兴旺 生活美好

生态美、村容净、民风淳、产业兴。近年来,绣河园村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发挥资源优势,大胆开拓创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效益好、后劲足的产业项目。实施土地流转,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发展200亩高标准章丘大葱产业园;与村内优秀人才合作,打造3000平方米章丘大葱种繁育基地,开发冷库储存项目,与村里大葱基地结合,发展章丘大葱种业、冷储等产业,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发挥本土观赏苗木资源优势,提升发展采摘产业。产业业态的丰富让村集体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2022年村集体收入110万元,今年预计能超过150万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实。未来,绣河园村还计划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规划特色民宿,打造景区化村庄,发展乡村旅游,让文明馨香不断润泽产业芬芳,孕育美好生活。

记者:马强 编辑:陈雪碧 校对:杨荷放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