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14:51:54 来源 : 天眼新闻
7月5日黄昏,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石牛社区热闹非凡。天边的晚霞尚未走远,熊熊篝火已点燃激情,让青山环抱的旅游小镇一下子沸腾起来。
围着火把,当地干部群众和来自四面八方的避暑游客手拉手载歌载舞,标志着百里杜鹃2023年“火把狂欢季”暨“老街坊”回乡避暑季正式启动。往后一个多月,当地将举行火把节、百里杜鹃第四届越野挑战赛、轮滑邀请赛、民族服饰展演、千人徒步大会、寻“味”百里特色美食大赛等丰富的文体旅活动,以飨广大避暑游客。
7月5日,百里杜鹃2023年“火把狂欢季”暨“老街坊”回乡避暑季正式启动,仪式现场万人空巷。(百里杜鹃旅游局 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绿水青山织锦绣,清凉“一夏”游客多。百里杜鹃森林覆盖率近70%,夏季平均气温19℃,是天然“大空调”“大氧吧”。去年夏天,来自川、渝、湘、粤、沪等地的2万多名游客走进这里,短短两个月创下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为方便避暑旅居,来自四川宜宾的陈女士在百里杜鹃买了住房,夏天便来此居住。“2018年到现在,我几乎每年都来这里避暑,美景、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让人沉醉其中。”陈女士说。
百里杜鹃2022年火把节活动现场盛况(李华 摄)
坚持旅游产业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百里杜鹃一直久久为功。为巩固拓展避暑旅游业态,今年6月初,该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团队前往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广泛开展“炎炎夏日哪里去·百里杜鹃好避暑”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让旅游资源优势不断“走出深闺”。
春赏花、夏避暑、秋休闲、冬康养,今日的百里杜鹃管理区,早已突破“一花一季”的旅游“瓶颈”。除了坐拥“世界天然大花园”,更有温泉度假区、生态体育公园、露营基地等众多休闲旅游好去处,形成了“四季游”“全域游”的大格局,旅游产业化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6月8日,百里杜鹃2023年招商引资暨避暑旅游推介会走进成都。(陈金贵 摄)
走进彝山花谷景区,各色鲜花竞相开放,络绎不绝的游人漫步其间。旁边的花舍锶锂温泉度假区内,水雾弥漫林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现在的彝山花谷,可以观光赏花、体验温泉,更有云阶书屋、儿童游乐场、帐篷酒店等设施,进一步满足游客需求。”负责景区运营的百里杜鹃阳光大地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纳说。
来到方家坪景区,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绿意盎然,不时可见游客纵马奔腾,轨道滑车、大秋千、彩虹滑道等新兴项目更是令人流连忘返。该景区重建后于今年“五一”期间开园,增加不少休闲娱乐、亲子体验项目,完善了住宿、餐饮设施,服务水平大为提升。
百里杜鹃彝山花谷景区游人如织 (李华 摄)
在不断完善景区建设的同时,百里杜鹃各乡镇结合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了星罗棋布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点,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大变样、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农旅融合欣欣向荣。
自去年端午节开园以来,沙厂乡白果村“固园”康养旅游点吸引不少游客闻讯而来。人们走进中医草堂寻医问药、体验中药足浴,于山水间尽情享受生态康养乐趣。
今年端午节当天,沙厂乡“养元”中医药康养中心人来人往。(汪瑞梁 摄)
“依托乡亲们历来有种植研究中草药的传统优势,我们组织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打造了这个地方。”沙厂乡党委书记本磊说,“固园”已集中草药种植研学、药材销售、中医诊疗、膳食康养、住宿等为一体,通过“药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远山含黛,碧水泛波,盛夏的黄泥乡朝门村美如诗画,1600余亩梯田翠色欲流。依托梯田景观,该村发展经果林700亩、茶叶1000亩、水产养殖100余亩,鼓励群众将自家住房改造成民宿酒店,盘活乡村旅游资源助农增收。
当地群众和游客在百里杜鹃黄泥乡朝门村举行抓鱼、抓鸭子比赛。(汪瑞梁 摄)
“随着农旅产业的发展,群众通过务工和项目分红,每年都能增收不少。”据村党支部书记游永彬介绍,该村现有民宿酒店床位210个、大型“农家乐”餐馆2家,去年单是民宿就带来收益50多万元。
游客在百里杜鹃米底河景区游玩。(汪瑞梁 摄)
秀丽风光迎贵客,优质服务留人心。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百里杜鹃组织成立了酒店(民宿)行业协会,开展“游客之家”“最美小院”评选活动,激发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动力。当前,该区酒店、民宿、餐馆超过600家,有停车位20000多个、温泉汤位1000个,先后荣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谢朝政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