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扯皮的同济科技2022年业绩如何?都说不赚钱就扯经,是不是这样?-焦点观察

2023-07-02 16:20:38 来源 : 苕国土鱼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同济科技)于1993年11月由同济大学旗下企业改制创立,1994年3月就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1年同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浦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在其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同杨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层控制关系,实控人仍然是杨浦区国资委。

他们的简介很长,但基本没说啥有用的信息,我都不好意思放上来,还是直接来看他们究竟有什么业务吧。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同济科技的主营业务主要有“工程建设及监理咨询”、“住宅开发”和“环境工程”三项。“工程建设及监理咨询”业务是其核心的业务,特别是在“住宅开发”业务大幅萎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其“环境工程”的营收同比有所增长,这一行4.7亿的规模其实并不算小,也仅有这一项可以和“科技”靠一靠,其他那两项要靠,就显得太勉强了。

2022年,同济科技的营收同比大幅下跌了35.7%,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下跌了。做房地产这一行,现在下跌是必然的,强如恒大也不行了,何况这类小公司呢?净利润也是连续三年同比下跌,考虑到行业的情况,没亏损就算不错了,下跌太正常。

2023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在大幅增长之中,是不是业绩又开始回暖了呢?

其实并非2023年一季度业绩回暖,而是2022年一、二季度上海的疫情影响,导致基数太低了,所以2023年一季度才会有同比双增长的情况,如果看环比,2023年一季度的情况并不乐观。一般是业绩变差时,股东才会吵架,业绩越来越好,大家都忙着分钱,还吵啥呢?

毛利率在2019年暴增至32.3%以后,开始了持续下跌,2022年跌至14.2%,2023年一季度更是下跌至13%。其净资产收益率倒还是不错的,甚至在毛利率下跌的2021年,还发出来一次下行通道中的“葵花宝典”,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超过毛利率的情况。

2022年,其第一大业务“工程建设及监理咨询”的毛利率略有增长,第二大业务“住宅开发”的毛利率小幅下跌,“环境工程”业务的毛利率也有所下跌。似乎2022年,房地产行业的喧嚣,对同济科技影响不大,这真还是个“淡定哥”。

最近三年,主营业务的盈利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情况还算稳定。原因是其期间费用占营收比没有像那些大型房企一样猛增。最近两年,财务费用转为了财务净收益,这一点是其没有亏损的重要原因。

2023年一季度,其主营业务的盈利空间并未继续被压缩,而是有所扩大,只是扩大得并不多,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同济科技现金流量方面的表现也不错,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持续稳定,这些年有足够的实力来降杠杆,避免了大多数房企们的悲惨结局。其固定资产类的投资较小,虽然对资金占用方面有利,也是现在还能淡定的原因,但同时也说明,其并未有什么发展野心,我们查看了其10年前的营收构成,与现在的结构差异并不太大。

其长短期偿债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在近年来,房地产和工程建设这一行中,他们仍然要算“优秀”的表现了。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高达41.4亿元,占比接近一半,比合同负债以外的全部流动负债都高,显然他们并不存在明显的债务问题。存货这么高,究竟是什么构成的呢?

和前几年期末比,存货的规模是在大幅下降中的,搞工程和监理是不会有太多存货的,这些存货的结构如下:

主要是和房地产业务相关的“开发成本”和“开发产品”等构成,其他存货的规模很小,也比较稳定。

存货高问题并不大,毕竟有规模差不多的合同负债和预收款项,也就是说,其大量的房产都是卖了并收到款的,只需要投入建设资金,保证按期交房即可。销售和采购链条上的欠款,最近两年,在营收规模萎缩的情况下,还在上升,这显得有些不正常,以后传出有什么大额的减值损失之类的,应该不会太令人惊讶的。

有息负债的规模在2020年以来就明显降低,完全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相对现在的行业形势,似乎这还算理性的选择。

同济科技的情况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其经营特点就是保守,多年来,重复搞着和名称中“科技”不那么协调的工作,似乎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有股东会觉得这样挺好的,当然也会有股东觉得这样玩儿,没啥意思。

声明:以上为个人分析,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家门口的微度假生活 2023-07-02 14: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