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04:59:40 来源 : BT财经
因其尖端电动汽车(EV)而受到赞誉的蔚来汽车公司近日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陌生的境地,在宣布将所有电动汽车降价3万元人民币(合4209美元)后,该公司成为了网上关注的重点。就在两个月前,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斌还宣称,蔚来将永远不会加入目前扼杀该行业的价格战,称这种盲目降价只会导致“不良竞争”。
蔚来汽车的转变凸显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面临的困境,在这条道路上这些公司正试图度过转折,分析师们表示,这一转折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规模较小的公司处境最为艰难,因为进一步的降价将进一步侵蚀这些小公司本已微薄的利润。但如果拒绝降价,就有可能将销量拱手让给比亚迪和特斯拉。
(相关资料图)
价格战带来的影响
我将简要分析最近的价格战是如何影响中国较小的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这些制造商还包括理想汽车、跃进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以及威马汽车等非上市同行。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持续数月之久的价格战是如何演变的。
事情始于去年10月,当时特斯拉将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下调了9%,然后在今年1月又进一步下调了13.5%。这几次降价促使其他公司纷纷效仿,今年1月,小鹏宣布其G3i SUV以及P5和P7轿车的降价幅度最高达13%。比亚迪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加入了这一降价行列,在北京将其2021款电动汽车汉的价格下调了2万元,2021款电动汽车秦的价格下调了1.5万元。
其他品牌,从
广汽
、上汽和一汽等中国国内重量级品牌,到
福特
、大众、
宝马
和
丰田
等外国品牌,也加入了这场血战。去年年底,电动汽车的国补到期,此前该补贴曾帮助该行业在2022年的销量翻了一番。
价格战后来也波及化石燃料汽车行业,汽车制造商纷纷赶在7月份新排放标准生效前清理库存。
据中国媒体第一财经援引第三方咨询公司Positioning Pioneers的数据称,截至3月底,已有40多家汽车制造商通过提供电动和燃油汽车折扣而卷入了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据中国另一家新闻媒体品玩援引研究机构中国汽车市场(China Auto Market)编制的数据称,随着降价力度加大,在中国销售的乘用车中约有20%的折扣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
推动整合
价格战已经显示出推动电动汽车这个拥挤行业整合的迹象,这个行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强有力的激励措施推动的,而这些措施现在逐渐消失。
随着价格战的拖延,规模较大的电动汽车公司正在日益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面临销售低迷的局面。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比亚迪、特斯拉和广汽这三家公司在纯电池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总计为50.1%,高于去年同期的42.7%。比亚迪以24.9%的市场份额领跑,该公司份额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
随着大品牌获得市场份额,许多小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小鹏反映了这一点,该公司在今年前四个月退出了前十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名单。蔚来汽车的市场份额增长了0.3个百分点,但其27.1%的汽车交付量增幅远远落后于比亚迪和特斯拉,后两家公司的同比增幅均超过60%。
面对放缓的增长,蔚来汽车最终加入价格战并不令人意外。但此举能否显著提升其销量仍有待观察。
小鹏的经历恰恰相反。该公司1月份的大幅降价未能提振销量,今年前三个月,该公司的汽车总交付量实际上下降了47.3%。
另一家规模较小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零跑汽车在推出大规模降价后,也发布了同样惨淡的业绩。根据该公司最新的季度报告,第一季度零跑的汽车交付量下降了51.3%,至10509辆。
并非所有规模较小的电动汽车公司都受到了影响。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中,理想汽车是最后一家坚守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交付了52584辆汽车,同比增长65.8%。在此期间,该公司还录得9.338亿元的净利润,使其成为少数几家能够盈利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此期间都实现了盈利,而蔚来、小鹏和零跑汽车都出现了亏损。
小公司惨淡的利润表现反映在它们的利润率远远落后于大公司。第一季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的毛利率都不到2%,远低于比亚迪的17.9%和特斯拉更高的19.3%。
小公司现在面临两难的境地,这些公司将发现越来越难以坚持打这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以消耗他们日益减少的现金储备,而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不太可能提供新的资金。截至3月底,蔚来汽车的现金从三个月前的455亿元人民币降至378亿元人民币,而同期小鹏汽车的现金从380亿元人民币降至340亿元人民币。如果价格战继续下去,这种下降可能会继续,甚至会加速。
这场价格战已经让一些规模较小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破产的边缘徘徊。其中之一是威马汽车,这家曾经雄心勃勃的公司目前正面临财务危机,据报道,该公司在去年年底至2023年大幅削减了员工工资,并实施了大规模裁员。CPCA的数据显示,威马汽车在2023年前两个月仅售出457辆汽车,同比下降92.4%。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