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3 18:11:36 来源 : 光明网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夏季第四个节气。2023年夏至起于6月21日(农历五月初四)。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故名“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夏至到,盛夏始,天气炎热,湿邪尤甚,湿与热结,最容易损伤人体脾胃,人们除了疲乏燥热,还会出现头重困倦、胸脘痞闷、纳差、乏力、不欲进食等情况。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的特点是阳盛于外,聚集于体表向外发散,相对体内的阳气较少。因此,夏至养生需注意顺时养阳、健脾祛湿、顾护脾胃。
夏至阴生
(资料图片)
顺时养阳夏至昼长夜短,阳气盛极,阴气初始,应顺阳护阴,合理作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中午应适当午休,午时 (上午11时~下午1时) 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午时小睡一会儿,可以很好地滋阴护阳,使阴阳平衡,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体育锻炼方面,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晩天气较凉爽,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更不可过激活动,否则大汗淋漓,汗出太过,损伤阴气,也易损阳气。
祛湿健脾顾护脾胃
夏至,天气较为潮湿炎热,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为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需要,饮食上应以清泄暑热、祛湿健脾为主,宜苦宜酸,不宜肥甘厚味,可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正如《养生镜》中指出:“夏之一季是人悦精神之时,此时心旺,液化为水,不问老少,皆宜食暖物,独宿调养。”绿叶菜和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注意不可贪凉,脾胃虚弱者应选择常温的应季瓜果,以免碍脾伤胃。可适当食用具有清淡滋阴、易于消化的食品,如鸭肉、鲫鱼、瘦肉;多吃苦味的时令蔬菜,如苦瓜、莴笋等,忌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也可常喝粥,如绿豆粥、薏米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养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防止湿邪停滞、损伤脾胃。此时还要注意夏季饮食卫生,购买新鲜食材,清洗彻底,炊具和餐具要保证干净,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使用,以免出现肠胃不适。
盛夏已至 消暑茶饮
1、三鲜茶 [组成] 鲜蕾香、鲜佩兰各10g,鲜薄荷20g。 [制作] 上药切碎,稍煎煮或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消暑清热,芳香化浊,和胃解表。 [适应证] 夏季感冒,中暑,头痛鼻塞,胃呆纳减,泛恶泄泻。 [按语] 方中三味药皆为鲜品。鲜藿香、鲜佩兰可清暑化湿、和胃解表,为夏季常用的解表清暑要药,再配伍薄荷,可加强本药茶发散祛邪、清热祛风的功能。
2、荷叶荷梗茶 [组成] 荷叶10g,荷梗15g。 [制作] 将荷叶、荷梗洗净、撕碎,用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 消暑宽胸,生津止渴。 [适应证] 防暑,湿热所致的烦渴、胸隔胀闷等 [按语] 荷叶味苦、涩,性平,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本草纲目》载其:“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痛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荷梗味微苦,性平,入肝、脾、胃经,清暑、宽中理气,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本草再新》曰其:“通气消暑,泻火清心。”荷叶、荷梗同源同功,皆可消暑,合而为药,解暑效用更强。体质虚者禁之,忌与桐油、获苓、白银同服。
作者:白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内科副主任医师
校对:涂子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