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电商

每日热讯!阎学通:俄乌冲突结束需要三种条件,目前都不具备_全球球精选

2023-06-23 12:16:21 来源 : 名律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吴娜 和冠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访华期间,中国领导人与布林肯进行礼节性会见。布林肯在访问中与中方达成多项共识。这次访问给处于“建交以来最低谷”的中美紧张关系带来了些许缓和的空气。中国外交部6月19日晚间表示,中美双方达成包括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对话交流合作在内的五项共识。

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即将于7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首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众多国际知名前政要、学者将在时隔四年后首次来到北京线下参会。可以预见,中美关系将成为这次论坛上最受关注的话题。

(资料图片)

今年论坛的主题同样是“求共识、促合作、稳秩序、护和平”。在6月20日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表示,从布林肯这次访问可以看出,中美双方在防止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是有共识的。双方在保持人员往来方面也存在共识——尽管有“竞争、冲突、对抗”,还是要加大派遣留学生等人员往来的力度。这与美苏冷战相互隔绝的状态完全不同,他不认同中美已进入“新冷战”。

大国竞争不符合时代潮流。阎学通表示,我们希望历史能继续向全球化正确、进步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调头向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阻止逆全球化,推动再全球化,需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形成赞成、提倡国际合作,否定和批判减少国际合作的全球性舆论。

吹风会后,阎学通就布林肯访华、中美关系、中美欧关系等热点问题以及本届世界和平论坛的筹备情况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的独家专访。

世界和平论坛要坚持办下去

北京日报客户端:现在国际关系的氛围不太好,俄乌冲突持续,中美关系紧张。今年世界和平论坛将恢复线下举办,备受瞩目。在论坛筹备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阎学通:今年邀请境外嘉宾的困难是比较大的。首先,因为他们从境外来,而由于此前疫情的影响,他们大部分人三年没来中国,也希望能来中国看看有什么变化,这方面的心理很明显。

但同时又有顾虑。媒体总是报道国内疫情出现反复,有的嘉宾对这一点存在顾虑。另外,有的人认为中国不像过去那么开放了,也犹豫要不要来。特别是由于地缘政治影响,一些国家的嘉宾担心如果来中国参会,可能会在国内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简单讲就是他们国内形成了一种对中国比较负面的舆论环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世界和平论坛自2012年开始举办,已经举办十届。2021年清华大学总结世界和平论坛十年的文章中提到论坛已成为和慕尼黑安全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齐名的世界三大国际安全论坛之一。从今年开始应该说是新的十年,新的十年论坛将怎样办下去,发挥怎样的作用?

阎学通:论坛举办随着每年的具体情况发生变化,不仅受到国际环境影响,也受到国内环境影响,很难制定一个长期规划。例如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志愿者都不能入校,论坛就线上举办。

我们只能说无论多困难,都要坚持办下去,任何事情总有高光和低谷的时候。高光时刻产生的影响是光鲜亮丽的,在低谷时期虽然不再那么光鲜,但仍然能发挥实际的作用。

在我们看来,遇到的困难越大,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力就越大。现在国内大学举办的国际论坛越来越少,往往因为遇到困难就停办了,我们只不过是在困难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我对论坛举办环境的变化并不特别悲观,如果困难多,办成的意义就更大、效果更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布林肯访问有助双方管控危机和冲突

北京日报客户端:你如何看待这次布林肯访华的影响?这次访问对缓和中美紧张关系能起到多大作用?

阎学通:中美关系的现状就是“冲突大于合作”,在冲突大于合作的情况下,双方能进行的更多是消极合作,而非积极合作。

什么叫消极合作?就是双方进行的合作是防止双方冲突升级为战争,或者防止冲突变得更加严重。就像两个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说好不能打后脑勺,不能肘击。中美之间的积极合作在目前状态下很难开展。

如何看待布林肯访华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期望值是什么。如果我们期待双方能够管控危机和冲突,防止冲突升级为战争,就会觉得访问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如果期待这次访问能让中美恢复更多的积极合作,比如在更多领域合作应对其他威胁,或者制定一个使双方共同受益的目标,可能就无法满足预期。

关于这次访问对缓和双边关系的作用能持续多久,上次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双方的稳定关系维持了两个多月。我们不能指望双方互动起到的缓和作用能维持很长时间。能够实现短期的缓和其实已经是不错的结果,长期的缓和与稳定是做不到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布林肯在访问中重复了美方的一些承诺。这也是访问后中国媒体关注比较多的,就是美国的承诺这次靠得住吗?

阎学通:我认为美方做的是一个政策表态。大国之间的外交取决于实际的政策,而不是说辞。例如美国与台湾进行军事合作,他们不说自己是支持“台独”,要说是对台湾进行“安全保护”。观察中美关系,还要从双方具体的政策进行分析。

北京日报客户端:你认为布林肯这次访问双方一个重要的共识是在防止战争方面。近年来国际上常常说到中美之间如果爆发战争将是全人类的灾难。你认为中美关系从现在紧张博弈的阶段平稳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条件是什么?

阎学通:中美想要让两国关系稳定在一个不会继续恶化的水平,需要对双边关系达成共识,有一个共同的定位。现在美国认为中美关系的核心是竞争,中国认为中美关系的本质不是竞争,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定性不同,维持双边关系稳定是困难的。

中美缺乏这样共同的定位,就会出现预期不同带来的误解。中美需要进一步沟通和谈判,达成共识。在此之前,我不认为中美关系将是稳定的。一次访问能使中美关系稳定的时间是有限的,双方在双边关系性质上没有共识是核心原因。

北京日报客户端:你期待今年的世界和平论坛怎么探讨中美关系的话题?

阎学通:我无法期待。我无法期待每位嘉宾发言说什么,我们只期待他们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中能够找到一些共识,通过交流了解对方的观点、立场、逻辑。只能期待论坛发挥这样的作用。

欧洲内部对中美博弈问题仍存在分歧

北京日报客户端:马克龙4月访华后提出“欧洲战略自主”引起很大关注,最近又传出马克龙主动要求参加金砖峰会。在中美长期博弈过程中,欧洲能否成为一个关键“变量”?

阎学通:由于中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第三方的作用就明显上升。如果是单极格局,第三方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不仅是欧洲的作用在上升,日本和“南方国家”的作用也在上升,这是国际格局决定的。

马克龙代表了欧洲一部分人的观点和立场,但他不能代表整个欧洲的主流思想,所以他还得在欧洲做工作去说服一些人。比如欧盟的两个主要负责人冯德莱恩和米歇尔,观点就不一样。

欧洲在中美竞争中间采取怎样的立场,应该说在欧洲内部还是有分歧的。欧盟终归是一个国际组织,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立场经常是有分歧的,使他们的立场变得相对模糊。欧洲不仅希望相对中国在产业链上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对美国也要追求自己的独立性。

各国侧重安全利益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生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今年以来,我们感到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越来越不好,菲律宾和韩国在快速地与美国走近,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阎学通:事情已经变得比过去更加明朗。过去,我们认为只要跟周边国家把经济关系搞好,政治关系、战略关系就会自然跟上,也就改善了、变好了。现在来看,国家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安全关系,经济关系是第二位的。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美国曾经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但是我们和他们的战略关系远远不如我们和俄罗斯的关系,而过去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合作规模是非常小的。

现在,随着国际社会开始更重视安全问题,过去那种把经济置于安全之前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很多国家把经济利益放在安全利益之前,有经济往来的时候,关系就会发展得很好。但当安全利益被放在经济利益之前,无论经济利益多大,在巩固国与国之间关系方面,都不可能产生原来那样的影响了。

“经济安全”概念的普遍化,增加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亚太地区长期以来“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战略平衡开始向美国倾斜最主要的原因。

俄乌冲突短期内难以结束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了,仍然看不到停火的迹象。你怎么判断俄乌冲突的走向?

阎学通:现在来看,这场战争短期内不会结束。至于持续多长时间,我预测不了。那些预测两周、两个月、三个月还有半年的,都被证明是错的。从这些错误里可以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对国际关系的分析和预测不能有主观意愿,不能把自己的期待作为进行预测的基础。只有预测在不抱任何期望的情况下进行,才可能接近事实。抱有任何希望都会影响判断的客观性。

想要结束这场战争,需要三种条件:第一,双方都认为打不下去,耗不动了,进行谈判;第二,其中一方打败了,可能接受失败;第三,有一个外部力量对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构成战略威胁,迫使两国必须停止战争来合作应对。第三种条件我现在看不到,目前双方也都没有耗不下去的可能性,没有短期内被打败的可能性。三个条件都不具备,我不认为战争短期内能结束。

美国通过控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来控制战争节奏,使它不是无限制的。到目前为止,美国也不让乌克兰有空中优势。现在如果没有一方既有能力也有意愿让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是没法结束的,至于持续多长时间我也说不上。不过我有把握的是,到今年年底肯定结束不了。

希望中西方彼此社会间关系保持稳定

北京日报客户端:从组织十届世界和平论坛的经验来看,你怎么看待“西方或西方媒体不喜欢中国”的问题?

阎学通:从媒体报道的方面来说,一些西方的媒体人不喜欢中国的制度,只想报道中国不成功的一面,不愿意报道成功的一面。其实我们中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种带有偏见的报道可能将会长期存在。

总体上来说,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正面影响力的上升是困难的。过去,中国跟西方国家有矛盾是官方之间的,不影响到社会。但现在出现了社会敌对的现象,例如美国社会有反对华裔的思潮兴起。

今年三四月我出国感受到的就是中国和一些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社会基础被弱化,这很可能跟互联网的影响有关,也与官方矛盾的激化有关。作为民间学者,我们希望能够保持彼此社会之间关系的稳定。布林肯这次访问,中美双方还达成共识要继续促进留学生的往来,也是同样考量。

在中国和美国、欧洲都有一些人,一提到对方就表现出一种敌对的立场。双方社会之间的关系现在已经成为改善双边关系的障碍。当政治决策者想改善双边关系的时候,必须顾及自己国内的舆论,顾及下层社会大众的观感,有所忌惮,而不能说因为对国家有利就这样做。

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破坏了双边关系改善的社会基础。

对民粹主义,大家还有一个误解,误以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

全球化走向极端导致民粹主义兴起

北京日报客户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有什么区别?

阎学通:民族主义强调要向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学习,通过学习对方,变得比对方更强大。孙中山、彼得大帝都是这种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不一样,民粹主义是我绝不向你学习。对民粹主义者来说,我宁可衰败也不学习,宁可自己变得更差也不能学习。民粹主义的突出特点是恐外,就是跟外国不能有任何联系,把所有跟外国有关系的都视为威胁。

民粹主义会走向孤立主义,就是不学习外国任何东西,包括文化的、经济的、经验的、哲学的、思想的、技术的,什么都不能学,什么都不能跟别人一样,这就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不怕把自己干得更坏,但民族主义不是,民族主义追求的是比别人强大,民粹主义认为强大不强大不重要,只要不跟别人一样就行。

现在政府层面想要改善国际关系,往往会受制于这种社会层面的矛盾。

北京日报客户端:民粹主义为什么会兴起?

阎学通:对民粹主义兴起的原因,学界现在还没有共识。我个人的解释是全球化走向极端,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全球化就是国际合作,各种类型的产品在国与国间自由流动,导致两极分化,下层社会大众发现与富裕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因而反对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由此兴起。

未来十年全球安全领域不确定性大增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准备这次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报道说你善于预测国际格局。能否请你预测未来十年的国际局势?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阎学通:2013年我发表了一本《历史的惯性》,预测到2023年,就是今年年底,管到2023年的12月31日,之后就跟我没关系了。你们可以去看看那本书里我的预测准不准。

今后的十年,如果让我预测,我认为今后十年肯定是历史倒退的十年,我对今后十年的国际关系非常悲观。我认为逆全球化趋势在今后十年无法扭转,只会更加严重,而不会弱化。在逆全球化趋势下,各种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冲突都呈上升趋势,不会下降。

中美两极格局在今后十年将会持续。中国的综合实力与美国仍有差距,短期内还达不到跟美国完全平起平坐的水平。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生金_关于生金介绍 2023-06-23 12:18:31
买到假货如何获赔 2023-06-23 12:16:57